- A+
2013年新年伊始,从IODP-USIO传来好消息,由同济大学李春峰教授等提出的IODP 735 CPP建议书已被安排为IODP 349航次,将由美国钻探船“决心号”在南海执行。根据目前的计划,349航次将于2014年1月29日从香港起航,3月30日在基隆靠港。该航次同时也是新十年科学大洋钻探——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 IODP, 2013-2023)的第一个航次,备受国际同行关注。中国科学家期待已久的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即将实现!
由同济大学李春峰教授牵头,中国科学家于2008年10月提交了IODP 735号建议书(南海张裂过程及其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气候和深部地幔过程的启示),在国内外众多科学家的积极支持和推动下,通过4年多的努力,该建议书经过多轮严格评审(表1),最终于2012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IODP建议书评审会议上通过国际同行评审, 并于2013年初正式纳入IODP的航次计划中。
表1. IODP 735建议书评审历史
时间 |
内容 |
评审意见 |
2008.10 |
提交初始建议书735-pre |
|
2008.11 |
SSEP评审 |
鼓励提交完整建议书 |
2009.10 |
提交完整建议书735-Full |
|
2009.11 |
SSEP评审 |
提交至SPC |
2011.3 |
SPC评审 |
保留在建议书系统 |
2011.7 |
提交CPP建议书和站位调查资料 |
|
2011.8 |
SPC评审 |
|
2011.10 |
SCP评审 |
|
2011.12 |
PEP评审 |
|
2012.1 |
组织国际研研讨会 |
修改、优化建议书 |
2012.4 |
提交735 CPP2建议书 |
|
2012.5 |
PEP评审 |
送外审 |
2012.8 |
SCP评审 |
|
2012.8 |
外审意见返回 |
|
2012.10 |
提交外审答复 |
|
2012.12 |
PEP评审 |
送OTF,等待安排航次 |
2012.12 |
提交部分站位调查资料 |
|
2013.1 |
安排为IODP 349航次 |
|
2013.1 |
SCP评审 |
站位调查数据通过 |
2013.4 |
EPSP评审 |
环境保护与安全评估通过 |
该航次首席科学家将由同济大学李春峰教授和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林间教授担任。IODP 349航次计划在南海4000米左右的深海盆完成三个钻孔(图1),总进尺约4000米,将首次钻取南海张裂时形成的玄武岩洋壳,揭示边缘海的形成过程和特色,确定南海产生的准确年龄。航次的主要科学目标包括:重建南海的扩张历史;检验从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到新生代被动大陆边缘过渡的地球动力学假说;揭示海盆中洋壳的特征并理解与洋壳和深部地幔过程相伴的构造挤压及岩浆活动;沉积地层记录的古气候和构造演化等。
图1. IODP 349航次站位设计图
据悉,349航次采用“CPP”(Complementary Project Proposal,即“匹配性项目建议书”)模式,由建议方提供航次70%费用作为匹配经费,剩余30%由IODP支付。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导致IODP钻探船的运行成本上升,IODP早期美国船每年可以执行6个航次,现在只能执行4个航次,再加上通过科学评审的建议书大量积压,目前仅美国船就有20多份建议书等待安排航次,很多建议书通过科学评审已经好几年,但安排航次却仍是遥遥无期。为了改善这种状况,IODP提出一种新的CPP模式(Complementary Project Proposal, 匹配性项目建议书),即由建议方寻找部分资金支持(70%),可以使建议书快速通过评审并安排航次,出资方可以占船上科学家一半的名额,享有航次的主导权,对于IODP的弱势成员来说,这不失是一个实现各自科学利益的好办法。
目前,航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航次船上科学家团队正在组建中,预计这部分工作将在9月中旬全部完成。这次将有13名中国科学家上船参加航次,届时首席科学家和中国IODP办公室将组织航次前学术会议,讨论航次后研究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