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4月19日,中国IODP办公室组织的“大洋钻探巡回学术讲座”2024年第2期来到浙江大学(舟山校区)。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吴怀春教授、崂山实验室刘传周研究员,分别从古地磁学家和火成岩石学家的视野,为浙江大学以及浙江海洋大学的150多名到场师生带来了精彩的报告。活动由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李春峰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吴锋、浙江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副队长吴小贤等出席了本次讲座。
首先,中国IODP办公室主任拓守廷副研究员从科学管理和组织运行角度,系统介绍了大洋钻探的发展历史、科学成就、国际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当前的IODP将于2024年结束,目前中国正积极推进发起中国主导的新一轮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同济大学作为科学中心,广海局作为平台中心联合组织航次;在上海临港建设并运行国际大洋钻探岩芯实验室,储存中国多功能平台航次的样品,向国际科学界开放共享。最后,拓老师鼓励在座的青年一代“团结一致向前看,开创大洋钻探新时代” !
吴怀春教授从高精度年代地层格架对大洋科学钻探的意义讲起,提到时间——也就是高精度地质年代是认识地球历史的重要基础,分别从微体古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天文年代学等方面展开阐述。吴老师又以自己对南海1143和U1505等站位开展的年代学研究为例,介绍了南海大洋钻探的成果。最后落脚于讲座的主题“大洋演化的高精度时间表”的应用中来,整个报告系统而完整,帮助大家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
刘传周研究员从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开始了他关于“打穿莫霍面:IODP的初心与使命”的讲座。1960年“莫霍计划”的提出到1966年夭折,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以此而发展起来的大洋钻探技术,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窥探”地球手段,为人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科学研究大门。随后刘老师通过介绍大洋钻探50年来的研究进展,和对未来的钻探技术的展望,希冀在海洋中打穿莫霍面终将成为可能。
现场师生在每个报告的间隙,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了疑问与自己的见解:科学家更关注南海南部钻井站位的缘由、IODP古生物数据库建立的必要性、原位钻探的意义以及岩石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眼中莫霍面的划分异同等等,讲座专家就这些问题给出了耐心解答,并与同学们一同探讨。讲座结束后,吴锋副书记为三位专家颁发了荣誉证书,谨致感谢。
当前正值发起2024年后中国主导的新一轮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的关键时期,中国IODP办公室积极在国内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举办“大洋钻探巡回学术讲座”,让更多青年科学家和学生了解大洋钻探、参与大洋钻探,为中国大洋钻探未来发展培育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