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为了让更多青年科学家和学生了解大洋钻探、参与大洋钻探,中国IODP办公室自2021年开始举办大洋钻探巡回学术讲座,迄今成功举办4期。11月16日,“大洋钻探巡回学术讲座”第五站走进广西大学海洋学院。本期讲座邀请上海交通大学王风平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国良研究员分别为大家带来大洋钻探在深部生命和岩石圈演化领域的成就和进展。讲座由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林武辉副教授主持,吸引了一百余名师生参加,现场座无虚席,广西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余克服教授出席了讲座。
讲座伊始,中国IODP办公室主任拓守廷博士首先从组织管理角度为大家带来大洋钻探的背景介绍和最新国际动态。拓守廷从大洋钻探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成就讲起,并详细分析了当前国际动向和未来发展。拓守廷指出,中国参与大洋钻探以来,在科学研究、装备技术、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已经完全具备了牵头发起新一轮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的能力。当前的IODP将于2024年结束,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以我为主”发起2024年后新一轮国际大洋钻探计划,自主组织航次,在上海临港建设并运行国际大洋钻探岩芯实验室。希望更多青年科学家和学生积极参与大洋钻探相关研究,为实现中国大洋钻探的宏伟蓝图共同奋斗!
拓守廷主任介绍大洋钻探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王风平教授带大家回顾了深部生物圈的发展历史并展望了其科学前景。王老师首先以1977年美国深潜器”阿尔文“号发现深海热液区为大家揭开深部生命的神秘面纱。随后从技术发展角度阐述了大洋钻探对推动深部生命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取得的重大进展,包括证实存在以氢气为主要能源支撑的黑暗生物圈,确定沉积物中生物圈规模,发现洋壳生物圈,确定深部微生物具有活性,发现深部微生物参与重要元素循环等。报告结尾,王老师表示对当前中国大洋钻探平台建设和科学计划取得的显著进展感到十分振奋,希望中国大洋钻探平台早日建成,相信未来如果更多年轻人能够加入,中国大洋钻探一定具有光明的未来!
王风平教授介绍深部生物圈的进展与成就
张国良研究员分享岩石圈成因相关研究进展
张国良研究员为大家介绍了“大洋钻探历史与岩石圈成因及地幔组成演化”相关进展。张国良首先从研究洋壳火山岩组成对认识地球深部的重要性角度阐述了进行大洋钻探的重要意义,随后详细讲述了大洋钻探不同阶段的历史成就以及未来目标,并以自己参加过的IODP 329和349航次为例分享了大洋钻探在研究水岩相互作用/洋壳蚀变,以及中国南海形成原因方面的进展。他指出,一直以来中国南海被认为是大陆岩石圈裂解形成的扩张性海盆。IODP 349航次获取了中国南海扩张期独特的洋壳样本,对于揭示中国南海成因,海底基岩性质,南海扩张期岩浆过程和地幔组成本质提供新见解。
现场师生们对讲座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提问,讨论热烈。
现场同学积极提问
中国IODP办公室接下来还将继续在国内不同单位举办“大洋钻探巡回学术讲座”,努力吸引更多青年科学家和学生参与;同时继续组织以筹备和撰写建议书为目标的研讨会,鼓励更多中国科学家撰写科学建议书,积极推进中国发起2024年后新一轮国际大洋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