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第二号通知

  • 第六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第二号通知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最新动态
摘要

2020年7月2~4日  上海http://www.cess.org.cn      “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onference on Earth System Science, CESS)是以地球科学学科交叉为特色的学术盛会。其目标在于促进横跨圈层、穿越时空的学术研讨,推动地球科学研究的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当前我国地球科学、尤其是海洋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会的宗旨在于提供“陆地走向海洋,海洋结合陆地”的交流平台。

第六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第二号通知

2020年7月2~4日  上海

http://www.cess.org.cn

      “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onference on Earth System Science, CESS)是以地球科学学科交叉为特色的学术盛会。其目标在于促进横跨圈层、穿越时空的学术研讨,推动地球科学研究的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当前我国地球科学、尤其是海洋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会的宗旨在于提供“陆地走向海洋,海洋结合陆地”的交流平台。

      大会自2010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会议的规模逐届增大,从第一届的500余人,至第五届已逾1500人。学科交叉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积极推动了中国地球科学的转型。经过多年来地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已经成为中国地球科学的一张靓丽名片。

      为了保持这一高层次的汉语学术交流平台,不断促进华语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交流,中国大洋发现计划(IODP-China)专家咨询委员会决定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继续共同举办“第六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第六届大会将顺应我国地球科学蓬勃发展的形势,以更加前沿的主题、更为丰富的信息量和更具新意的形式,欢迎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学者。本届大会将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合作,组织专题突出显示该研究计划执行八年来的学科交叉前沿成果。

      秉承前五届会议的优秀传统,会议将继续使用汉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会议最大的特点在于高度的跨学科性、强调并着重学术讨论,形式包括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展板报告,以及圆桌会议、信息发布会和“会议快讯”等特色活动。会议将发扬科学与文化结合的精神,继续组织科普专题。第六届大会正值新十年的开端,将特别组织“2020年代地球科学: 中国的展望”青年学者竞赛活动,激发青年人对未来10年的科学发展憧憬。2020年,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将迎来十周年庆,本届会议将举办会前在线讨论和会间纪念活动,回顾和总结过去十年来的历程和经验,将我国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与教育推向一个新高度。

      现将本届会议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中国大洋发现计划(IODP-China)专家咨询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学术委员会

      主  任:丁仲礼

      副主任:陈  骏、侯增谦、翦知湣、朱伟林

      委  员:丁  抗、戴民汉、郭正堂、焦念志、李家彪、林  间、王成善、汪品先、徐义刚、张人禾、周忠和

三、大会特邀报告

      毛河光(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生物兴灭和环境剧变的超深部因缘

      王克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俯冲带及其地震

      郭华东(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宏观地球科学现象的月基观测

      丁抗/彭晓彤(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洞察深海—载人深潜视野之下的深海之谜

      董海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微生物协同演化的机制与效应

      翦知湣(同济大学):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岁差辐射驱动

      谢树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陆相微生物记录看气候演变的低纬驱动

      潘永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磁场影响生物圈的新证据

四、会议主题及专题

      会议第一号通知发出后,得到海内外同行的热烈响应, 对于会议专题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经大会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设置六大主题,主题之下设若干专题。专题的学术组织工作由专题召集人负责,最终的专题设置视各专题摘要提交情况决定,摘要偏少的专题可能会合并或取消。

主题一:生物演变与环境

1.    地质历史上的季风系统    

       召集人:郭正堂、吴福元、王成善、程海、汪品先

2.    大陆风化动力学与物质循环

       召集人:陈骏、金章东、李高军

3.    深时冰室气候下的地球系统演化

       召集人:沈冰、陈吉涛、郎咸国

4.    温室气候地球轨道力驱动的水文循环与数值模拟

       召集人:胡永云、吴怀春、黄永建、王成善

5.    青藏高原隆升与地貌发育、风化剥蚀和环境变化

       召集人:方小敏、潘保田、刘静

 

主题二:海洋与气候

6.    南海盆地发育中的沉积环境演变

       召集人:翦知湣、解习农、吴时国、邵磊

7.    深海沉积与全球变化

       召集人:陈建芳、刘志飞、石学法

8.    低纬气候过程的重建:记录整合与数值模拟    

       召集人:黄恩清、王跃、张冉

9.    亚洲—太平洋地区中晚全新世高分辨率气候变化

       召集人:晏宏、周鑫、方克艳、刘飞

10.    新生代海—陆古气候记录的差异:从质疑到释疑

       召集人:周力平、田军

11.    晚第四纪高分辨率陆海气候对比:从指标到记录

       召集人:谭亮成、李廷勇、易亮

12.    南北半球互动以及低纬过程

       召集人:田军、柳中晖

13.    极地多时空尺度冰—海—气相互作用

       召集人:王汝建、李院生、陈卓奇

14.    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

       召集人:程晓、陈显尧、刘勇勤

15.    深渊的地质、环境与生命过程:板块俯冲驱动与相互作用机制

       召集人:彭晓彤、丘学林、何舜平

16.    深水沉积的源—汇过程及其能源—环境效应

       召集人:龚承林、林畅松、解习农、吴时国

17.    海陆相互作用过程剖析及记录重建的新思路、新方法

       召集人:李超、乔淑卿、毕乃双

18.    南海珊瑚礁:过去、现在与将来

       召集人:余克服、高树基、邓文峰

19.    三角洲环境演变: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

       召集人:陈中原、宗永强

20.    海洋观测新技术与海洋科学发展

       召集人:周怀阳、李风华、王海黎、李朝晖、谢晓辉

21.    东海海底观测网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国家需求

       召集人:杨守业、汪亚平、蔡平河

22.    南海海洋科学国际合作前景

       召集人:刘志飞、戴民汉、于卫东

 

主题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3.    深海盆洋陆相互作用:环流、沉积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召集人:戴民汉、王桂华、刘志飞、曹知勉

24.    有机碳与矿物的相互作用

       召集人:董海良、王风平

25.    碳-1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召集人:包锐、周卫健、徐胜

26.    生物泵与微生物碳泵相互作用下的海洋碳循环

       召集人:焦念志、谢树成、董海良、王晓雪、陈建芳

27.    深海极端环境下的生命:从冷泉、热液到深部生物圈

       召集人:王风平、张锐、李江涛

28.    水生关键带有机碳循环过程:从分子水平到全球尺度

       召集人:姚鹏、冯晓娟、何伟

29.    有机分子的生物地球化学:现代过程与沉积记录

       召集人:贾国东、许云平、侯居峙

30.    海底流体活动的现代过程与地质记录

       召集人:冯东、罗敏、王宏斌

 

主题四:深部过程与行星循环

31.    南海边缘海动力学演化研究新突破

       召集人:林间、徐义刚、李家彪

32.    东南亚环形俯冲体系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召集人:李家彪、林间、丁巍伟

33.    大洋岩石圈成因与深部物质循环

       召集人:张国良、刘传周、李洪颜、田丽艳、杨阳、钟立峰

34.    俯冲带变形、地震与岩浆活动过程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召集人:张帆、高翔、周志远

35.    比较行星学

       召集人:杨军、孔大力、陈果、胡永云

36.    南海未来大洋钻探的建议/科学问题与目标

       召集人:孙珍、李春峰、丁巍伟、刘志飞

 

主题五:深海资源与地质灾害

37.    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东亚中新生代盆地流体活动及资源环境效应

       召集人:金之钧、孙卫东、刘全有

38.    多圈层相互作用与深海关键战略矿产资源

       召集人:石学法、吴能友、孙晓明

39.    现代深海热液系统:物质循环与资源效应

       召集人:陶春辉,周怀阳,曾志刚,韩喜球

40.    油气与金属矿产形成和改造过程中有机—无机反应机理

       召集人:蔡春芳、刘全有、秦明宽、谢桂青

41.    南海成礁以来生物礁与西沙群岛珊瑚礁白云岩

       召集人:许红、何治亮、刘建波

42.    地震孕震、地震活动与地震灾害

       召集人:罗纲、柳畅、许才军

43.    深海海底浅层地质灾害

       召集人:吴时国、贾永刚、王大伟

44.    深层和非常规资源:地球科学和工程问题

       召集人:赵峦啸、方鑫定、黄建平、张丰收

 

主题六:科普和教育

45.    华夏山水的由来(三)

       召集人:郑洪波、汪品先

46.    丝绸之路文明演化与环境变化

       召集人:董广辉、陈建徽、马敏敏

五、“2020年代地球科学中国的展望”青年学者竞赛

      为展望2020年代新十年地球科学前景,特别是横跨圈层、穿越时空的地球系统科学未来,激发青年学者对地球科学发展的美好憧憬,特举办此次青年学者竞赛活动。竞赛分为网上报名和现场竞赛两个环节,欢迎广大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积极报名,参加人员年龄须在40岁以下(1980年7月1日以后出生)。

      网上报名:自由报名,以地球系统科学的学术思想为指导,  对2020年代我国地球科学的发展提出设想或建议, 既可以对宏观的研究方向,也可以对某一研究课题提出想法,提交500~800字以内的摘要(中文)。报名截止日期和提交方式与会议摘要相同,在线提交摘要时选择“2020年代地球科学中国的展望”栏目即可。

      现场竞赛:由会议指定的评审委员会根据摘要进行评审,选拔出20位候选人,在会议期间安排现场演讲;评审委员会现场选出10位优胜者,在大会闭幕式上颁奖。竞赛和现场评奖规则将提前在会议网站上公布。

六、“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十周年纪念活动

      从2010年的第一届会议至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已走过她的十年历程,会议规模逐年扩大,学术影响力不断加强,已经成为中国地球科学的一张靓丽名片。这十年正值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的时期,“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以其学术高度交叉的传统,积极推动了中国地球科学的转型,发展了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为回顾和总结过去十年来的历程和经验,本届会议将举办会前在线讨论和会间纪念活动。会前在线讨论将从4月1日开始,至6月30日截止。具体活动方案将提前在会议网站上公布。

第六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第二号通知

七、会议时间和地点

      2020年7月1日,会议现场注册

      2020年7月2~4日,研讨会

      会议地点:上海富悦大酒店(上海市松江区茸悦路208号)

 

第六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第二号通知

八、会议注册及费用

      请登录会议官方网站:http://www.cess.org.cn,填写会议注册信息并提交摘要。注册参加过上届会议的代表,可使用原账号和密码登陆会议网站报名参加会议并提交摘要。

      注册费(含会场租用、会议资料、工作午餐、茶歇):

      2020年4月30日前为早期注册,会议代表2000元,学生代表1200元;

      2020年5月1日起及现场注册,会议代表2500元,学生代表1800元。

      早期注册以收到注册费为准,如在4月30日前未成功支付注册费,将自动转为晚期注册收费标准。

九、会议展览

      此次会议在上海富悦大酒店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展位,欢迎地球科学领域相关仪器厂商、出版和研究机构等前来设展,交流最新技术成果、展示仪器设备等。会议收取的展位费包含:2×2米标准展位,会议手册彩页广告、两个免费参会名额。其中:

      2020年4月30日前为早期注册,仪器厂商10000元,出版和研究机构5000元;

      2020年5月31日前为晚期注册,仪器厂商15000元,出版和研究机构7500元;

      2020年6月1日起不再接受展览注册。展览注册参会采用线下报名方式,请直接联系会议秘书温廷宇,展位数量有限,欢迎尽早报名,最终展位将根据报名情况由会议秘书处分配。

十、会议住宿

      会场所在的上海富悦大酒店是一家大型商务会议酒店,特别为本次会议提供了优惠价格,可满足多数参会代表的需求,请使用微信扫描宾馆提供的二维码预订房间。宾馆预订从即日起:

      2020年5月31日前预订可享受早期优惠价格:双床房600元/每晚(含双早),大床房550元/每晚(含单早);

      2020年6月1日起预订价格为:双床房650元/每晚(含双早),大床房600元/每晚(含单早)。

      参会代表通过宾馆指定渠道预订房间方可享受会议优惠价格,非宾馆指定渠道预订不能获得会议优惠价。会议住宿费用由参会代表与宾馆直接结算,领取发票。预定时请务必留存真实有效手机号码,否则预定无效。酒店联系人:谢女士,13621728655 (联系时间9:00-19:00)。

      此外,会场周边还有其他酒店,如:上海三迪华美达酒店、上海松江世茂睿选酒店等,请参会代表自行预订。

第六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第二号通知

十一、重要时间节点

      2019年11月30日,发布会议一号通知,开始征集会议专题;

      2019年12月31日,征集会议专题、召集人及其他建议截止;

      2020年2月10日,发布第二号通知,宣布专题设置,开始会议注册,提交摘要;

      2020年4月30日,早期注册和摘要提交截止;

      2020年5月31日,发布“三号通知”,宣布会议日程。

十二、会议费支付

      会议费用的支付方法:

1、预付费:

(1)会议网站在线支付(接受银联信用卡和借记卡);

(2)其他预付费仅接受银行汇款,收款账户信息:

      账户名称:同济大学

      开  户 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翔殷支行

      帐      号:03326700812000848

      会议推荐使用会议网站在线支付方式。如采用银行汇款支付,请务必在备注栏(或附言栏)标注:CESS2020、注册人姓名、注册编号,如含多位代表注册费,请确保每位都已在会议网站注册。完成转账后,请将银行汇款凭证发送至会议秘书处,以便及时核对并回复确认。

2、现场付费:

      接受现金,接受银联、VISA、MASTER等各类银行信用卡和借记卡。

3、退款条件:

      早期注册截止日期(4月30日)前提出,全额退款;5月31日前提出,注册费按50%退款;6月1日起提出,不退款。提出退款要求时,请使用注册时的电子邮件地址,由注册人向会议秘书处提出。退款方式将按原付款途径办理。

4、会议发票:

      会议注册费发票由同济大学出具,将在现场注册时领取。

5、同济大学师生参会缴费不适用上述流程,请在完成网上注册后,使用经费卡校内转账支付,具体流程可参考会议网站更详细信息。

十三、会议秘书处

秘书长:刘志飞,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关会议各类信息及需求,请随时联系会议秘书:

刘志飞(学术日程),电话:021-65984877,13816101893;邮箱:lzhifei@tongji.edu.cn

拓守廷(会务协调),电话:021-65982198,13601872997;邮箱:cess@tongji.edu.cn

高小丰(会议注册),电话:021-65981613,15021055616;邮件:cess@tongji.edu.cn

温廷宇(会议展览),电话:021-65985022,13817664860;邮件:cess@tongji.edu.cn

张  钊(后勤支撑),电话:021-65981558,18817759802;邮件:cess@tongji.edu.cn

联系地址: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邮编200092)

传真:021-65988808

会议网站:http://www.cess.org.cn

 

第六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第二号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