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人类对季风的研究可追溯到350年以前,但“全球季风”这一概念的提出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由于遥感等新技术的应用,气候学家注意到了全球尺度上大气翻转和降雨的季节性差异,发现地表不同部分的季风活动与这一过程密切相关。在短短的几年里,“全球季风”作为地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受到了气候学家的广泛关注。
过去全球变化组织(PAGES)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全球季风与低纬过程”工作组,并于2008年10月29日至31日在同济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全球季风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将研究现代气候和过去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将做观测和做模拟的科学家聚集到一起,深入探讨了不同区域季风系统如亚洲季风、非洲季风和美洲季风在年纪至轨道尺度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在过去的两年里,研究现代气候和古代气候的科学家对“全球季风”又有了新的认识,在PAGES、中国大洋钻探委员会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第二届“全球季风研讨会”将于2010年9月13日至15日在同济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将围绕“全球季风的概念”、“不同区域季风系统的全球对比”、“全球季风强度的证据”和“极端水文学事件”等几个主题展开讨论。研讨会邀请了全球气候学和古气候学领域的一流科学家做主题报告,如Peter Webster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的报告题目为“The evolving monso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Bin Wang (University of Hawaii, USA)的报告题目为“Recent Trend and Variability of the Global Monsoon”,Zhengyu Liu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USA)的报告题目为“Modeling vegetation impact on global monsoons”,Bette L. Otto-Bliesner (NCAR,USA)的报告题目为“Simulating the transient evolution of global monsoon dur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Peter deMenocal (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 USA)的报告题目为“How and why did African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course of early Human Evolution?”。
第二届“全球季风研讨会”的第二号通知在PAGES(http://www.pages-igbp.org/cgi-bin/WebObjects/calendar.woa/wa/calendar?id=287)、IODP-China(http://www.iodp-china.org/)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http://mlab.tongji.edu.cn)的主页上均有发布。
Attachments:
第二号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