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深海探索,中国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而突出的科学进展就在南海。最近,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和翦知湣教授撰写了“探索南海深部的回顾与展望”一文,对此进行了综述,文章刊载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年10期。
南海深部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的地球物理探测,而近年来的进展则主要依靠中国科学家的努力。进入新世纪,南海成为国际深海探索的热点;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南海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大洋钻探。20年来,南海完成了5次国际大洋钻探航次,在三四千米的深海区取芯上万米,其中6处钻至岩浆岩基底,揭示了南海成因的奥秘。
南海地形示意图
南海的沉积物提供了许多个百万年来季风演变的高分辨率深海记录。记录表明,低纬区水、碳循环能够直接响应地球的轨道变化,从而提出了低纬过程也能驱动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认识,质疑“北极冰盖决定一切”的传统观点。
此外,南海在深水微生物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也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两台国产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投入使用,在南海首次发现了大面积的铁锰结核富集区和铁锰结壳,发现了古热液金属硫化物矿和冷水珊瑚林。
残余洋脊的古热液矿(左)和冷水珊瑚林(右)
南海的深海探索历来具有国际规模与重要影响,而近二十年来的研究进展主要是在中国科学家主持下取得;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期八年的“南海深部过程演变”研究计划(2011-2018),在科学探索中起了核心作用。
中文出版信息:
汪品先, 翦知湣. 2019. 探索南海深部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9(10), doi: 10.1360/SSTe-2019-0167
英文出版信息:
Wang P X, Jian Z M. 2019. Exploring the deep South China Sea: Retrospects and prospect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62(10): 1473-1488
文章转载自: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微信公众号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栏
中国科学地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