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大洋发现计划”科考归来 南海深海盆沉积历史“顺理成章”
来源:青年报 发表时间:04/03/2014
青年报记者 严柳晴
本报讯 “南海像一本大书,我们要知道它有多年长,得翻到最后一页”。日前,由我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持,作为新十年科学大洋钻探首个航次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49航次结束了62天的航行后,3月30日在台湾基隆港靠岸。此次航行中,科学家在南海打下了5颗“金钉子”,钻取到了海底扩张后所形成的硬性玄武岩。
至今为止,南海的形成过程和年龄还是未解之谜,只能根据地球物理探测间接推断。在昨天的上海科协大讲坛上,349航次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李春峰教授与美国科学家林间教授讲述:怎样翻开这本“大书”,读通海底的“古文字”?
在“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航程中,科学家们已经在南海打下了5根金钉子。第一颗钉子打在东次海盆,“金钉子”穿入4320米海深,穿过890米深度的沉积岩,凿入100米底层玄武岩。翻开了“最后一页”——“金钉子”钻取到了海底扩张形成的硬性玄武岩。
此外,在南海东西两大海盆,科学家收获了新鲜的洋壳玄武岩样品,“大书”一页接着一页,在科学家眼前掀开。“书页”上没有文字,科学家通过实验,读通海底的语言:凭借岩石样品,他们能够确定海盆扩张时代与岩浆活动过程。与此同时,他们利用微体古生物化石和古地磁测定,初步标定了不同站位处的南海东西两大海盆的年龄。
海底的秘密层出不穷,它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科学家通过钻探还发现了意外之物:多层玄武岩和多层火山碎屑岩。林间教授介绍:“南海底层汹涌澎湃,在他扩张形成的晚期,经历过多期强烈的火山活动。在南海形成过程中,也遭遇过多期次的大规模火山喷发。”
这本书“读”到了最后一页,南海深海盆反复变化的沉积历史就能“顺理成章”了。南海是个边缘海,周边陆地和岛屿将大量沉积物送到海里,而最终的“归宿”,就是此次首次钻探的深海盆。此次钻探中,科学家发现了大规模的浊流沉积,它和多期次的钙质超微化石沉积交替出现。在大洋玄武岩基底上,科学家发现数10米厚的黄褐色泥岩,这些黄褐色泥岩表明:南海形成之后,有过复杂多变的沉积环境。
后续的科研工作有何计划?同济大学李春峰教授表示,船上科学家将在各自实验室对取到的样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将于两个月后形成一份关于本航次的初步报告。
“349航次圆满结束,仅仅是开了一个好头,好戏还在后头。”共同首席科学家、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同济大学讲座教授林间说,“相信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真正解读作为我们中国人‘母亲海’的南海的形成历史,南海也将真正成为国际上边缘海研究程度最高的区域,成为未来的研究热门区域与国际合作的典范。”
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4-04/03/content_197831.htm?div=-1